Skip to content

Nikon D90 初學攝影的器材迷思

2025-04-22

網上圖片

玩相機已經好多年,開立網誌記錄新事之餘,都想提提舊事。講到最初,筆者的第一部相機,正是 Nikon D90。曾幾何時,Nikon D90 是 Flickr 上最多人使用的相機。引申來說,在 iPhone 出現之前,Nikon D90 曾經是世上最受歡迎的專業相機。隨波逐流,在當時選擇它,亦是順理成章的事。

初學攝影,無從入手。自幼家貧,甚少有機會接觸藝術,對美學亦無所認識。對於攝影,只當成技術興趣。翻查檔案記錄,我由 2010 年 6 月始入手 Nikon D90,至 2012 年 5 月賣出相機,前後差不多兩年時間。在這期間,與其謂學攝影,不如說是學用相機。攝影學不到太多,美感亦無所進步。唯一有進展的,只有對相機器材的熟悉。

日出日落

以前有流傳一句說話:「Canon 影人,Nikon 影景」。現在回看,當然知道是無稽之談。不過筆者用 Nikon 影過好多日出日落景色,正中下懷。而且影來影去,總是同一構圖,實在有點悶。

D90 是 Nikon 從 CCD 轉形到 CMOS 感光元件的第一批相機,像素比 CCD 高,ISO 表現亦比 CCD 好。1200 萬像素,以今日標準並不算高。但要拍風景,足夠有餘,效果亦必定比手機好。

生態攝影

以前天水圍空氣好,有好多蜻蜓蝴蝶。Nikon D90 始終是單鏡反光相機,對焦系統可靠。雖說比不上現在的無反相機,有智能對焦科技。但只要多加練習,亦不困難。

Nikon D90 有 11 點對焦點,集中於畫面中央。當時好多入門相機都只有 3 點對焦點,D90 確實比好多對手更為優秀。不過多個對焦點之中,其實只有中間的十字對焦點最為準確。其他的,極其量只是輔助。

練習用相機,如此說法,好似好古舊的事。現在的人用相機,如若對焦失敗,會怪相機性能不佳。舊時對焦失敗,卻是你自己技術問題。難怪我以前會覺得技術值得追求,原來是當時的相機性能太差了。

器材迷思

Nikon D90 配套的 kit 鏡是 18-105mm f/3.5-5.6G,已經滿足到大部份攝影題材的需求。初哥好易墮入器材迷思,覺得自己要收集所有焦段。於是在二手市場買買賣賣,於不同時間分別試過好多支鏡頭。當中包括:

  • Nikon 18-105mm f/3.5-5.6G
  • Nikon 50mm f/1.8D
  • Nikon 35mm f/1.8G DX
  • Nikon 24mm f/2.8D
  • Nikon AF Nikkor 70-300mm f/4-5.6G
  • Tamron SP AF 28-75mm f/2.8
  • Tamron SP AF 17-35mm f/2.8-4
  • Tamron SP AF 90mm Di Macro
  • Tokina 11-16mm f/2.8 AT-X Pro DX

買了好多鏡頭,成為了器材撚。又好努力追求技術,想成為技術撚。當時對攝影的理解僅限於技術層面,在於相機操作。

當時不知道,原來器材和技術都不重要。攝影藝術,在於美學。要培養的,亦只有美感。器材會限制拍攝的題材,技術會提升成品的質素。但一張攝影作品好壞,與此兩者無關。臣之所好者道也,進乎技矣。器材是工具,技術是手法,可以幫助你追求美感,但本身卻與美感無關。

後來有幸讀到文學,讀到詩詞歌賦。當中對藝術理解的長進,比從相機中學到的還要多。學攝影,不在相機,不在鏡頭。而今日我開個網誌講相機鏡頭,又夠膽叫自己做攝影,實在諷刺,慚愧慚愧。

現在回看,要善用此相機,其實一支 18-105mm 「kit 鏡」,再加一支 35mm f/1.8 定焦大光圈足矣。當然,從前是不能理解此等道理。

鏡頭買了這麼多,然而今日想找些稍為見得人的相片,卻是寥寥可數。最初期還不懂得要拍 RAW,留下一堆 JPEG 檔案,想以後期補救都無能為力。

最後賣走 Nikon D90,換成同廠菲林相機 Nikon F80。之後的,就是之後的事,容後再說。

更新:Nikon F80 菲林單反最中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