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pearance
Jupiter-8M 53mm f/2 蘇聯鏡 北韓景
2025-04-21
旅遊攝影

戰前戰後,好多鏡頭設計都是左抄右抄。Jupiter-8 源自德國蔡司的 Sonnar 設計,六片三組鏡片。二戰後蘇聯取得蔡司技術,以更低成本生產同樣設計的鏡頭。1950 年代至 1970 年代,由最早期的 Jupiter-8 50mm f/2,至最後期的 Jupiter-8M 53mm f/2,當中經歷過多次版本更替。
筆者手上的正是 1978 年於烏克蘭基輔出產的後期版本,鏡頭標示 53mm,實際焦距為 52.5mm。Jupiter-8M 是 Jupiter-8 的改良版,所謂改良,其實是簡化。更低成本,造工更加廉價。鏡筒造得鬆散,操控手感欠佳,幸好成像依然實淨。
正因造工鬆散,精度不足,放在旁軸相機上使用會有對焦不正問題。但在數碼相機上配以 focus peaking 使用,問題不大。
廉價鏡頭,成像通常慘不忍睹。但 Jupiter 鏡頭背後有蔡司設計支撐,即使加工精度以及鍍膜有異,成像質素仍是可以入眼的。當然不會比得上德國原版,但兩者價錢相距甚遠,以幾百港紙的價錢去講,已算是物超所值。
社會主義好
到底是資本主義好還是社會主義好?Carl Zeiss Sonnar 索價最少數千港元,Jupiter-8 幾百元就有交易。筆者沒錢買德國蔡司,買了蘇聯 Jupiter,用自由經濟活動投了社會主義一票。
2015 年當剛剛入手 Sony A7,同時購入一支 L39 mount 的 Jupiter-8M。剛好就去到北韓旅遊,好好觀察社會主義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受鏡片加工精度問題影響,散景呈二線性,相當雜亂。同時又有像散問題,邊位散景又有些微旋轉。有特色是有特色,但這種散景就講不上順滑美觀。始終是 Sonnar 設計,散景仍是有老舊的味道,但與真正的 Carl Zeiss Sonnar 比,不可同日而語。
此鏡的多個版本之中,有的是以英文標示 JUPITER-8,有的以俄文標示 ЮПИТЕР-8。記得當時參觀北韓的一個圖書館,同一個會俄文的當地人聊天。他指著我鏡頭上的俄文字,教我此鏡品牌就讀作 Jupiter。
以上照片已是十年舊相,如今北韓景致,應有不同。遊記以前寫過一些,但此處是攝影記錄,就不說太多。聽說北韓今年終於開關,重新開放旅遊。You only live once,其實都值得一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