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ymiya RB67 Pro S 中片幅專業磚頭

評測 菲林 底片 120

平常相機評測,都是相機在手時寫出來的,但我卻是用回憶去寫。2013 年在尖沙咀松屋影音中心購入一部 Mamiya RB67 Pro S,一機兩鏡,再加兩個機背。一個是 6x7 標準機背,另一個是 6x6 的 Polaroid 機背,可以拍 FP-100C 及 FP-3000B 即影即有的撕拉片。至於鏡頭方面,好像是一支 90mm 以及一支 65mm,一支標準,一支廣角。

左邊的是 Mamiya 645 Pro,不屬我的

RB67,顧名思義,Rotate Back,即是機背可以作 90 度旋轉,能夠在機身固定之下,隨意於直倒與橫倒互相切換。RB67 的後繼機是 RZ67,照樣可以旋轉機背,但多了些電子設備,比純機械的 RB67 先進,機身重量亦有所降。如果你想要一部 6x7 相機,而又不追求純機械操作的話,RZ67 可能會是更好的選擇。

這是一部好有份量的相機,一機一鏡,已經接近 2.7kg 重。原意是一部 Studio 機,設計於攝影棚內,預設置於三腳架上的相機。當然,當年的我夠年輕,懶理重量,照樣帶住一機兩鏡,超過 3kg 的相機通街走趯。

全機械操作的磚頭,腰平對焦,6x7 的觀景窗好大好清晰。探頭進去,好似進入了另一個世界。操作又慢又笨重,隨拍是不可能。每一次上鏈,取景,對焦,測光,取出遮光「豆腐刀」。每一張相都是一個儀式,好好玩。如此慢的玩法,與現今娛樂相悖。

網上短影片要於幾秒之內博取人的歡心,每一刻都有一個刺激。攝影是如此慢板,難怪愈來愈少人投入其中。還不如開個 AI,可以生成無限的刺激與娛樂,更合乎當代標準。

Kodak Portra 160

Kodak Portra 400

影得 120,自然就會想追求質素。以前影 135 常用平價菲林,到了 120 才探索到專業菲林的好。Kodak 的 Portra 系列便成為了我後期的最愛。

中片幅就是有一種畫質上的震撼,同一個風景,120 能提供的細節要比 135 多出好多,清晰而又不過銳。即使現代的數碼相機早已於畫質上超越 135 菲林,但對於 120 中片幅,菲林仍是有著數碼所未能及的優勢。

Fujifilm PRO 400H

Fujifilm Velvia 100 Professional (RVP)

RB67 玩了兩年,後來就是畢業,以及畢業後放棄攝影,相機也隨便在網上賣走了。當年接手的買家是一位比我年輕得多的後生,希望他也有玩得開心。

← 前篇 Horizon 202 俄羅斯搖頭機 後篇 → Sony RX100 III 高性能隨身機
← 回到主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