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eica M2 學生時代的窮人 Leica
一直好想好想要一部 Leica,但 Leica 真的很貴。
好多年前,遇到了一部機身狀況非常差的 Leica M2,標價僅是港幣 $6000,實在是太便宜。這部 M2 傷痕累累,配上一支成色更差的 Canon 35mm f/2.8 LTM,即成窮人 Rangefinder 組合,總算是在學生時代玩到了經典的旁軸相機焦距。
當時手上還有一支蘇聯的 Jupiter-8M 53mm f/2,但感覺上,終於玩上了 rangefinder 的話,還是要試試 35mm 才好。故此以下例圖,九成都是用上 Canon 這支 35mm 去拍的。

為慳盡成本,順手學了黑白菲林沖洗。在淘寶買了一些藥水與黑房器材,買了幾卷 Agfa 黑白菲林,玩起了黑白自沖。
以前讀書時聽過一位玩 Leica 的師兄說,用 Leica 一定要拍黑白,還一定要自沖,方是最正宗的玩法。我沒想太多,只是想慳慳錢。畢竟買一部殘舊的 M2,已耗盡我銀行戶口一大半。
Agfa APX 400










Canon 這支 LTM 鏡頭本來就不算銳利,散景亦不討好。菜市場級數的菲林,幼嫩的沖洗技術,可見影像質素亦不算好。感覺上,這支鏡頭的鍍膜是較適合黑白攝影。而拍彩色時,色彩還原好古典,有懷舊特色。
F/2.8 本來就不是一個太大的光圈,而這支 Canon 35mm f/2.8 LTM 的散景虛化欠奉,即是說沒有立體感。都可能是當年技術未到家,即使是用到最大光圈,亦難以將主體與背景分離。
Fujifilm Superia Premium 400










上文提到了這部 Leica M2 因為機身狀況差而賣得好便宜,同時都印證了 Poor man pay twice 之定律。只是拍了九卷菲林後,快門簾就有故障。當時是學生的我,當然沒有資金去維修相機,最後當成零件機賣予另一位攝友。
那支 Canon LTM 鏡頭倒是留下來了,反正也是不值錢的器材,賣了又不值錢。後來接上數碼相機使用,又是另一番風味,有時間再寫一篇講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