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ujifilm X-Pro1 初代 X Trans 有「金光」

評測

原來我都做過富家子弟。

網上圖片

2012 年,富士的 X-Pro1 可謂橫空出世,在單鏡反光相機仍是主流的市場下,奠下了 APS-C 無反相機的基石。當年受其 Rangefinder 旁軸相機的外觀設計吸引,成為了第一批富士無反的用家。一機兩鏡,買下了 18mm f2 和 35mm f1.4 兩支初代 XF 鏡頭。

機身功能上有好多創新,但主菜是腹腔內那一塊 X-Trans CMOS 感光元件。因三原色濾鏡排序不同,X-Pro1 可以不設低通濾鏡,比起同期其他對手,畫質有好大提升。

RAW 解碼問題

富士的初代 XTrans 已有相當出色的 Film Simulation 菲林模擬效果,可以輸出非常好看的 SOOC 直出 Jpeg 相片。但 Jpeg 好還 Jpeg 好,RAW 卻是完全另一回事。富士的菲林模擬只能套用於 Jpeg 之內,而不能內陷於 RAW 檔案。

初代 X-Pro1 以及 X-E1 的用家應該會記得,在相機推出的頭一年兩年,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對富士 RAW 檔案的解讀能力可謂一塌糊塗,讀出來的效果比機身 Jpeg 差很多,顏色更是瘀的。幸好多年後的今日,Adobe 對富士 RAW 的解讀能力已大大改善,更可以於後期重新模擬富士機身的菲林模式。

初代獨有的「金光」

第一代的產品,當然不會是完美。其後幾代的 XTrans CMOS 不論於像素,以及對焦性能上都有改進。但第一代 XTrans 對於黃色和橙色,亦即是陽光的顏色有著獨特的表現。有人說是「金光」,看官就自行評論好了。

2015 年,我第一次去日本旅行,也是由菲林重新拾回數碼攝影的一年。

攝影需要的,是攝影本身的熱情。X-Pro1 是好相機,但當時的我手中還有 Mamiya RB67 等,其他更好玩的相機。若非是出門旅行,通常都是冷落了它。

後來富士的無反相機愈做愈好,成為了網上眾人追捧的牌子。但這段時間我卻放下了攝影,與富士再無續緣。

← 前篇 Sigma 30mm f/1.4 EX DC HSM 大 4/3 上的大光圈 後篇 → 速試 Project Indigo 尋回 iPhone 的自然影像
← 回到主頁